陕西殡葬文化效益的彰显-金南山绿色墓园
说明:价格存在时效性,更多墓型及优惠信息,请来电咨询工作人员。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陕西殡葬分析故君子敬始而善终。”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殡葬行为对人们的教化功能,古人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讲的就是丧葬之事对民风、民德的影响,殡葬是人类特有的文化行为,本身就是一件关乎人伦和文化的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作为一种文化行为,它表现为三个层面:其一是观念形态,诸如人们对死亡的认识、有关殡葬的知识、规范和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其二是操作形态就是人们在丧葬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态度和程序;其三是实物形态,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观念和一定的操作而创造出来的实物,通过这些实物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在殡葬文化中,公墓作为最为重要的实物形态的殡葬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殡葬观念,是个人的精神生命在人间的另一种形式的物质载体。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或多或少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物,理应受到人们的缅怀和纪念,留下具有特色纪念建筑物供世人凭吊,彰显教育教化的社会功能。
文化的缔造者都是人,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即是人化,我们在公墓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人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着名作家王蒙曾经说过:“也许你想不到,在我们的1996年欧洲之旅中,一种温馨的经验,乃是徜徉在一些墓地里。”的确,在欧美,一些墓园因为安息了大量的历史名流,聚集了良好的文化效应,成为当地的着名旅游景点,比如久负盛名的俄罗斯新圣女公墓,园中有乌兰诺娃、赫鲁晓夫以及果戈理、普希金等俄罗斯名宿的墓地,公墓在建造时就很好地将墓主人的身份和灵魂以及功绩同墓碑艺术很好的结合起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固化”的俄罗斯历史,比如赫鲁晓夫的墓碑就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几何交叉组成,赫鲁晓夫的头像就镶嵌在黑白几何体中间,表现了其鲜明的个人性格和历史功过,引发人们对那一段历史予以反思,整个墓地就是一种较为直观和形象的俄罗斯历史文化档案,成为俄罗斯的骄傲。在我们看来,对于名人和对国家、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的归宿,我们应该要像对待历史文物一样,进行抢救性发掘和安置,让其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教化功能和文化效应,造福社会,造福人类,这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文化的尊重。
但并不是名人的墓地才具有文化效应,普通人的墓地也有其特殊的文化效应,在罗马利亚就有一所独一无二的“快乐公墓”,它位于罗马利亚北部山区的萨宾塔小镇,小镇仅有 5000人口,当地居民生活十分困苦,从1932年起,镇上的木匠巴特拉斯决定利用自己的才学为乡亲们设计幽默、快乐的墓志铭,其中内容幽默而发人深省,比如一位死于粗心大意的伐木工人的墓志铭上写道:“醉后粗心入深林,树倒当头不知避;警告世人多谨慎,大意丧生最可惜。”一位嗜肉屠夫的碑上刻着:“持刀屠猪爱吃肉,肉吃太多命不长,本欲安享耄耋年,不料只活四十三。”再如有一则墓志铭是这样写的:“酒是穿肠毒,令我痛,令我泣,终难逃一死,酒乡兄弟听我言,切莫步我前车鉴。”幽默而富有内涵的墓志铭使这座处于偏远山区的公墓成为国际观光业的新宠,这足以说明文化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这也应该引起公墓建设者的深度思考,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应该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和长远的历史眼光,几十年前,木匠巴特拉斯可能没有意识到他对萨宾塔小镇乃至整个罗马利亚和世界殡葬业的影响,但他的确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当我们意识到文化的力量之后,我们还有理由日复一日地复制那种毫无人文意蕴的冷冰冰的墓碑吗?
同时,通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殡葬文化中附着或关联着很多优秀传统文化,诸如园林文化、fs文化等等,在现代公墓建设中,如能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其优秀内核予以继承发扬,定能开掘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墓葬文化,就拿fs文化而言,本质上代表了中国古人在地理学方面的朴素探索,李约瑟博士就认为fs是使生者与死者的处所与大自然之间取得和合的艺术,它要求人们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达到天人合一、和谐相处的至善境界。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如能在公墓的设计建设中有机植入这些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定将大大提升公墓的文化品位,逐步改变人们对于公墓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扩展公墓的社会功能,使其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场所、人生观的教育场所、文化的高地。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提高公墓的文化品位,摈弃落后的建设理念,导入具有现代意蕴的建设理念,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在城市建设和公墓建设之间寻求到一个最佳结合点,为城市建设添彩,为广大市民提供舒适满意的治丧环境,同时为建设先进的殡葬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章来源:网络 | 更新日期:2023-05-01